產品分類

    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石油產品濁點測定法是怎樣的

    技術文章

    石油產品濁點測定法是怎樣的

    更新時間:2021-08-04 瀏覽次數:1969

    石油產品濁點測定法是根據國標GB/T6986-2014進行的,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根據以下標準,可以選擇上海密通SYP-6986石油產品濁點試驗器進行測定。

    本標準代替GB/T69861986《石油濁點測定法》,GB/T69861986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名稱修改為《石油產品濁點測定法》;

    ———擴寬了適用范圍,增加了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調合燃料(見第1);

    ———增加了試樣色度的要求,即試樣色度為不大于3.5,對于色度大于3.5的試樣,本標準也可以測定,但精密度不適合(見第1);

    ———增加了自動方法(見第1章、第8章、9.2、第10);

    ———增加了手動方法為仲裁方法的說明(見第1);

    ———增加了“規范性引用文件"(見第2)、“術語和定義"(見第3);“方法應用"(見第5)和“報告"(見第11);

    ———增加了測試過程環境條件要求為濕度不大于75%的說明(6.3);

    ———增加了符合GB/T514要求的GB-36GB-37GB-38的溫度計(7.1.1);

    ———試管內徑和試管刻線處容積的要求不同;

    ———對套管的描述不同;

    ———增加了硫酸鈉脫水劑的處理過程(7.2.1)和濾紙的要求及處理步驟(7.2.2);

    ———冷浴溫度控制略有差異;

    ———試樣在冷浴中轉移溫度有所變化;

    ———精密度有所變化。

    本標準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ASTMD2500-11《石油產品濁點的標準試驗法》。本標準與

    ASTMD2500-11的主要技術差異如下:

    ———增加了自動方法,自動方法內容依據ASTMD5771-12《石油產品濁點測定法(光學檢測分級冷卻法)(見第1章、第8章、9.2和第10);

    ———在“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將引用標準修改為我國現行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見第2);

    ———增加了相應術語和定義(3.33.53.6);

    ———增加了測試過程環境條件要求為濕度不大于75%的說明(6.3);

    ———增加了符合我國GB/T514要求的GB-36GB-37GB-38的溫度計(7.1.1);

    ———增加了試管刻線處的容積要求(7.1.2);

    ———增加了試劑和材料、清洗溶劑的規格要求(7.28.2);

    ———增加了硫酸鈉脫水劑的處理過程(7.2.1)和濾紙要求及處理步驟(7.2.2)

    本標準由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0)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石油燃料和潤滑劑分技術委員會

    (SAC/TC280/SC1)歸口。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潤滑油茂名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蘭州潤滑油研發中心、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潤滑油上海分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茂名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潤滑油北京研發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黨晨霞、王雪梅、潘小霞、黃紅霞、高云、李玲、梁玉權、崔海鷗。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警告:本標準涉及某些有危險性的材料、操作和設備,但是無意對與此有關的所有安全問題都提出建議。因此,使用者在應用本標準之前應建立適當的安全和防護措施,并確定相關規章限制的適用性。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石油產品、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調合燃料濁點的手動和自動兩種測定方法,手動法為仲裁方法。

    本標準僅適用于測定在40mm層厚時透明、且濁點低于49℃的石油產品、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調合燃料的濁點。

    :本標準所測定試樣的色度為≤3.5(GB/T6540測定),本標準也可用于色度>3.5試樣的濁點測定,但本標準的精密度不適用。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bi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gai單)適用于本文件。石油產品試驗用玻璃液體溫度計技術條件

    GB1922—2006

    油漆及清洗用溶劑油

    GB/T4756

    石油液體手工取樣法(GB/T47561998,eqvISO3170:1988)

    GB/T6540

    石油產品顏色測定法

    GB/T15000.3

    標準樣品工作導則(3)

    標準樣品

    定值的一般原則和統計方法

    (GB/T15000.3—2008,ISOGuide35:2006,IDT)

    GB/T15000.7

    標準樣品工作導則(7)

    標準樣品

    生產者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15000.7—2012,ISOGuide34:2009,IDT)

    GB17602

    工業己烷

    JB/T8622

    工業鉑熱電阻技術條件及分度表(JB/T86221997,neqIEC751:1983)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生物柴油

    biodiesel

    一種衍生于植物油或動物脂肪,由長鏈脂肪酸單烷基酯組成的燃料,BD100表示。

    :典型的生物柴油是植物油或動物脂肪在催化劑作用下與醇(如甲醇或乙醇)反應所生成的單脂。燃料可能包含

    高達14種不同類型的脂肪酸,通過化學作用轉換的脂肪酸甲酯(FAME)

    3.2

    生物柴油調合燃料

    biodieselfuelblend

    一種生物柴油與石油餾分燃料的混合物,B××表示,其中××代表生物柴油的體積百分比。

    3.3

    餾分燃料

    distillatefuels

    由一次加工或二次加工得到的常壓或減壓餾分油及其產品燃料。

    3.4

    濁點cloudpoint

    在規定條件下,清澈透明的液體石油產品、生物柴油及生物柴油調合燃料由于蠟晶體的出現而zhui次呈霧狀或渾濁時的最高溫度,以℃表示。

    1:對于許多觀察者來說,蠟晶體簇看起來像一團發白的或乳狀渾濁的斑點,方法因此而得名。當試樣溫度下降至足夠低,導致蠟晶體的形成,就會出現渾濁。對于許多試樣,結晶首先出現在溫度zhui低的試管壁四周較低處。試樣性質的不同使濁點出現的渾濁或結晶的大小和位置也有所不同。有些試樣會形成很大、易于觀察的晶體簇,而其他試樣則僅能形成剛好能被察覺晶體。

    2:繼續冷卻到溫度比濁點低,晶體簇會向各個方向生長,例如,在試管較低處的周圍,向試管的中心,或垂直方向

    生長。晶體會沿著底部四周形成一個環,當溫度繼續降低時,大量晶體將覆蓋試管底部。但是,濁點的定義是:當晶體剛剛出現時的溫度,而不是在試管底部已形成整圈或一層蠟時的溫度。

    3:通常,能迅速形成大晶體簇的試樣,濁點比較容易測定,如含蠟的試樣。晶體簇與液體間透明度的差別是很明顯的。另外,當試樣被照亮時,在晶體簇中可觀察到光反射點。對于其他較難觀察的試樣,如環烷基、加氫和那些低溫流動性已發生化學變化的試樣,渾濁的出現會很不明顯。晶體變大速度很慢,透明度差別微小,晶體簇的邊界混淆。當這些試樣的溫度降至比濁點低時,混淆會加重。試樣中如果含有微量水時也會出現這種現象。對于這些難測定的試樣,在測試前先脫水,就能減少干擾。

    4:測試濁點的目的是檢測試樣中蠟晶體的存在,盡管微量水和無機化合物也可能存在。測濁點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試樣從單一的液相轉變成固–液兩相共存時的溫度。本標準的目的不在于測定試樣中微量成分(如水)的相變。

    3.5有證標準樣品(CRM)certifiedreferencematerial

    由穩定的烴類物質組成,按照GB/T15000.7GB/T15000.3或者是經zhi定試驗方法的實驗室

    ,確定了本標準濁點的其他穩定的石油產品組成。

    3.6標準樣品(RM)referencematerial

    使用已用CRM校驗的儀器,對一種或多種規定特性足夠均勻和穩定的材料,至少通過三個及以上實驗室參加的實驗室間特定方法的試驗,統計分析結果,剔除異常值后,計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或中位值。

    :改寫了GB/T15000.32008定義的3.1

    4方法概要

    將清澈透明的試樣放入儀器中,以分級降溫的方式冷卻試樣。通過目測觀察或光學系統的連續監

    ,來判斷試樣是否有蠟晶體的形成。當試管底部shou次出現蠟晶體而呈現霧狀或渾濁的最高試樣溫度,即為試樣的濁點,用℃表示。

    5方法應用

    對于石油產品、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調合燃料,濁點是特定用途時能有效使用的zhui低溫度指標。太多的蠟結晶會堵塞某種燃料系統的過濾器。

    6取樣和試樣制備

    6.1除非另有規定,取樣應按照GB/T4756進行。

    6.2試樣常溫下應是流動、透明、無雜質的。

    6.3若試樣含水,可用下列之一進行脫水處理。在處理全過程中應保持環境的相對濕度不大于75%,過濾時應保持試樣溫度高于預期濁點至少14,但不能超過49℃。

    6.3.1

    如果試樣在常溫下不透明,應將試樣溫度調到至少高于預期濁點14,用干燥的濾紙(7.2.2)過濾直至試樣*清澈。

    :蠟晶體形成的渾濁或霧狀總是最先出現在溫度zhui低的試管底部。而通常由于油中含有痕量水引起的輕微霧狀會遍及整個試樣,且隨著溫度下降,慢慢會變得更明顯。一般來說,此種水霧不干擾蠟濁點的測定。若有干擾,用干燥濾紙過濾即可。

    6.3.2對于柴油,如果出現的霧狀較濃,則取100mL新試樣和無水硫酸鈉(7.2.1),搖動至少5min,靜置至澄清,并用干燥濾紙(7.2.2)過濾,只要時間足夠,用此方法將可脫除或足以減少水霧,便于操作者正確觀察蠟結晶所呈現的渾濁現象。

    :無水硫酸鈉的量,可根據試樣中的含水量,酌情增減,主要是以能清楚觀察濁點為最佳的量。

    7手動法

    7.1儀器

    濁點手動測定儀如圖1所示,包括下述組件:

    7.1.1溫度計

    :低溫溫度計宜在低溫下豎立保存。

    7.1.1.1恒溫浴(孔溫)使用的溫度計

    全浸式,符合GB/T5142005GB-38溫度計的技術要求。測溫范圍-80~+20,分度值0.5℃。

    7.1.1.2試管(測定試樣)中使用的溫度計

    局浸式,符合GB/T5142005GB-36GB-37溫度計的技術要求。其中GB-36號為低溫范圍溫度計,測溫范圍-80~+20,分度值1;GB-37號為高溫范圍溫度計,測溫范圍-38~

    +50,分度值1℃。

    7.1.2試管

    平底、圓筒狀,由透明玻璃制成,內徑30.0mm~32.4mm,外徑33.2mm~34.8mm,115mm~125mm,壁厚不大于1.6mm。距試管內底部54mm±3mm處標有一刻線,刻度線處的容積為45mL±0.5mL

    7.1.3套管

    平底的金屬或玻璃材質圓筒,內徑44.2mm~45.8mm,高約115mm。套管在冷浴中應能維持直

    立位置,高出冷卻介質不能超過25mm

    7.1.4軟木塞

    與試管配套使用,塞的中心有孔,可插溫度計。

    7.1.5墊片

    軟木或毛氈制成,6mm,直徑與套管內徑相同。

    7.1.6墊圈

    環形,厚約5mm,要求能緊貼試管外壁,在套管內可松動。墊圈可由軟木、毛氈或其他合適的材料制成,只要墊圈的彈性足以緊貼試管,硬度足能保持其形狀。墊圈的用途是防止試管與套管接觸。

    7.1.7冷浴

    要達到本標準所規定的溫度,且能把套管牢牢固定在垂直的位置。所需浴溫盡可能用制冷裝置或合適的冷卻劑來維持。冷浴的浴溫要求維持在規定溫度的±1.5℃范圍之內。一般常用的冷卻劑見表1

    7.2試劑和材料

    7.2.1脫水劑

    無水硫酸鈉,分析純。

    :宜在100~105℃的烘箱中烘干1h~2h,至恒重,放在干燥器中待用。現烘現用會更好。

    7.2.2濾紙

    定性或定量濾紙。

    :宜在100~10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放在干燥器中待用。現烘現用會更好。

    7.2.3冷卻劑

    7.2.3.1冰和水。

    7.2.3.2氯化鈉晶體:化學純。

    7.2.3.3固體二氧化碳(干冰)

    7.2.3.4丙酮:化學純。

    警告:極易燃。

    7.2.3.5溶劑油:符合GB192220063號要求。

    警告:易燃,蒸氣有毒。

    7.2.3.6無水乙醇:化學純。

    警告:易燃。

    7.2.3.7無水甲醇:化學純。

    警告:易燃,蒸氣有毒。

    7.3試驗步驟

    7.3.1將試樣(6.1)注入試管(7.1.2)至刻線處。

    7.3.2用帶有溫度計的軟木塞塞緊試管。如果預期濁點高于-36,選用GB-37溫度計(7.1.1.2);如果預期濁點低于-36,則選用GB-36溫度計(7.1.1.2)。調整軟木塞和溫度計的位置,使軟木塞緊緊塞住試管,且溫度計和試管在同一軸線上,溫度計的水銀球剛好接觸到試管底部。

    :溫度計偶爾會出現斷線,而不能立即檢查出來。可定期檢查溫度計。只有當溫度計不浸入浴時讀數為室溫,而浸入冰浴時讀數為0℃±1℃時才能使用。或者,將溫度計浸入一個已知準確溫度的冷浴來核查。

    7.3.3墊片、墊圈和套管內都應潔凈、干燥。將墊片放入套管底部。在放入試管前,墊片和套管應先放入冷卻介質中至少10min。當空套管冷卻時可以蓋上蓋子。將墊圈套入試管,離底部約25mm,并將試管插入套管。絕不準許將試管直接放入冷卻介質內。

    :墊片、墊圈和套管內如果不潔凈、不干燥,會導致霜的形成,這樣可能造成錯誤結果。

    7.3.4冷浴保持在0℃±1.5℃范圍內。

    7.3.5每當觀察試管溫度計讀數下降1℃時,在不攪動試樣的情況下,迅速將試管取出,觀察濁點,然后再放入套管。完成整個過程不應超過3s

    :當試管溫度很低,拿出試管進行濁點現象觀察時,試管外壁會被薄薄的水霧籠罩,此時可用無水乙醇快速擦拭試管,便于觀察。

    7.3.6

    當試樣冷卻至9℃還未出現濁點,則將試管移入溫度保持在-18℃±1.5℃的第二個浴套管中。

    在轉移試管過程中不能轉移套管。若試樣冷卻至-6℃還未顯示濁點,則將試管移入溫度保持在-33℃±1.5℃的第三個浴套管中。為了測定很低的濁點,需要增加幾個浴,每個浴的浴溫應與表2一致。在所有情況下,如果試管中的試樣沒有出現濁點和已識別試樣當前使用的浴溫達到了表2對應試樣溫度范圍中的zhui低溫度,應將試管轉移至下一個冷浴。

    2冷浴和試樣溫度浴的序號浴溫設定/℃試樣溫度范圍/

    7.3.7當連續冷卻的試管底部出現蠟結晶時,記錄溫度計讀數為濁點,讀準至1℃。

    8自動法

    8.1儀器

    8.1.1光學濁點測定儀:本方法所描述的自動濁點測定儀,是由一個微處理控制器組成,微處理控制器可以控制一個或多個獨立的測定單元。該儀器應具備以下功能:根據具體冷卻程序單獨控制每個單元的溫度;不斷監控試樣溫度;不從套管中移出試管也能探測到試管底部濁點的出現,并顯示精確到0.1℃或1℃的結果(見圖2)

    8.1.2

    溫度探測器:應符合JB/T8622標準PT100A:ΔT=±(0.15+0.002|T|),測量范圍為

    -50~+80,溫度探測器應與試管底部接觸。

    8.1.3

    試管:圓筒狀,透明玻璃制成,底部有鏡面,外徑34mm±0.5mm,壁厚1.4mm±0.15mm,

    120mm±0.5mm,底部厚2.0mm±0.5mm,距試管內底54mm±0.5mm處有標線指示試樣高度。

    8.1.4

    套管:黃銅材質,圓筒形,平底,113mm±0.2mm,內徑45mm±0.1mm。根據特定冷卻程序

    冷卻套管。

    8.1.5

    循環冷浴:裝有一個循環泵(內部系統配備或外部系統配備均可),能夠保持的溫度至少比zhui低所需套管溫度低10(見表3和圖2)

    說明:

    8.1.6

    軟木墊片:6mm±0.2mm,可在套管內松動。毛氈墊片也可用,但特別注意毛氈墊片內可能

    有水分。每次測試前毛氈墊片都應是干的。

    8.1.7

    軟木墊圈:能套緊在試管外面,且在套管內松動。它的目的是防止試管與套管接觸。

    8.2

    清潔試劑

    用于清潔和干燥測試單元。

    :也可用無腐蝕的其他試劑清潔和干燥測試單元,包括儀器供應商推薦的試劑。

    8.2.1

    溶劑油:符合GB192220063號要求。

    8.2.2

    己烷:符合GB17602的要求。

    7

    GB/T6986—2014

    8.3

    冷卻浴介質

    用于循環浴中的冷卻介質。

    :能達到方法規定的浴溫,并不腐蝕設備的無水介質,包括儀器供應商推薦的試劑。

    8.3.1

    無水甲醇:化學純。

    警告:易燃,蒸氣有毒。

    8.3.2

    無水乙醇:化學純。

    警告:易燃,蒸氣有毒。

    8.4

    儀器的準備

    8.4.1

    按儀器說明書準備好儀器。

    8.4.2

    選擇合適的清洗溶劑(8.2)清潔和干燥測試探頭及試管。

    8.4.3

    調整再循環冷卻機的設置至合適的溫度,將套管冷卻到所需溫度(見表3)

    8.5

    校準和標準化

    8.5.1

    確保依據儀器說明書進行校準、檢查和操作儀器。

    8.5.2

    用來校準儀器的是一種帶有已知電阻的模擬器。可依據操作手冊中的校準說明進行。

    :測試探頭模擬器可從儀器供應商處獲得,模擬器可幫助證實溫度測量的正確性。

    8.5.3

    有著相互認同濁點的試樣,如多個實驗室驗證的試樣,可用于儀器性能的核查。

    1:可用有證標準樣品(CRM)、標準樣品(RM)、實驗室之間比對樣品和能力驗證樣品,來核查儀器。

    2:對于新儀器或一年至少使用一次的儀器,可使用“注1:"中的樣品進行核查,所測定的濁點結果在標稱值或中

    位值的±1℃范圍內。

    8.6

    試驗步驟

    8.6.1

    按儀器說明書的要求設定儀器參數,如靈敏度或閾值和設置溫度精度等。

    1:溫度精度,一般實驗室規程是1,如果對結果有更高要求,可選0.1℃。

    2:對于色度為0或≥3.5的試樣,如溶劑精制潤滑油工藝生產的光亮油(BS)、環烷基油和二次加工工藝生產的加

    氫油等,在濁點測試時如果測定結果不理想,可通過調整靈敏度或閾值來實現。

    8.6.2

    將試樣(6.1)注入試管(8.1.3)至刻線處。

    8.6.3

    將軟木墊片放入套管底部,軟木墊圈套入試管。如果需要,按儀器說明書對其作最終調整。軟

    木墊圈應離試管底部25mm±3.0mm

    8.6.4

    將試管放入套管。依據儀器說明書連接溫度探測頭。

    8.6.5

    依據儀器說明書開始測試。儀器將如表3自動調整套管溫度,開始用光監測試樣的濁點。在測試過程中,儀器將監測顯示套管溫度和試樣溫度。

    8.6.6

    儀器將根據表3連續監測來調整套管溫度。從一個套管溫度移動到下一個套管溫度的時間不能超過200s,這個時間適合于套管溫度降至-52℃。

    8.6.7

    對于更低的套管溫度,從一個套管溫度移動到下一個套管溫度的時間不能超過300s。維持冷

    卻系統的溫度盡可能的低,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這些套管的溫度。冷卻系統的冷卻能力能夠實現試驗所需的zhui低溫度。

    8.6.8

    儀器應能檢測試管底部出現渾濁的溫度。試管底部出現渾濁的最高顯示溫度即為試樣的濁點,并記錄準至0.1℃或1℃。

    8.6.9

    儀器應有報警器,這樣當檢測到濁點,它將立即提示操作者。這個作用還可讓操作者從儀器中

    取出試樣,觀察試樣是否有渾濁,來進一步證實試樣的濁點結果。

    8.6.10

    檢測完畢后,應調整套管溫度至23℃±2,才能拆卸試管。

    :在低溫條件下拆卸試管,可能會引起溫度探頭的損害。

    9

    結果表述

    9.1

    手動法取7.3.7記錄的溫度作為濁點,精確至1℃。

    9.2

    自動法取8.6.8記錄的溫度作為濁點,精確至0.1℃或1℃。

    :測定結果的精度要求,與客戶的需求或產品的技術規格等方面有關。

    10

    精密度和偏差

    10.1

    精密度

    用下述規定判斷試驗結果的可靠性(95%置信水平)

    :本標準的精密度是由多個實驗室的結果經統計分析得出。手動法是參與者分析了13種樣品,這些樣品的濁點范圍在-1~-37℃的各種餾出燃料和潤滑油組成,8個參與的實驗室用手動儀器。自動法是參與者分析了

    11種樣品,這些樣品的濁點范圍在+34~-56℃的各種餾出燃料和潤滑油組成。10個參與實驗室用自動

    儀器,8個參與的實驗室用手動儀器。

    10.1.1

    重復性(r)

    同一操作者,使用同一儀器,對同一試樣測定,所得的兩個重復測定結果之差,不應大于表4和表5中所示重復性的數值。

    4手動法的精密度

    試樣重復性(r)/℃再現性(R)/

    餾分燃料和潤滑油

    24

    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調合燃料

    23

    5自動法的精密度

    試樣重復性(r)/℃再現性(R)/

    餾分燃料和潤滑油

    2.23.9

    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調合燃料

    1.22.7

    10.1.2

    再現性(R)

    在不同的實驗室,不同的操作者,使用不同儀器,對同一試樣測定,所得兩個單一和獨立的結果之

    ,不應大于表4和表5所示再現性的數值。

    10.2

    偏差

    10.2.1

    手動法的偏差

    因為濁點結果只根據一個方法定義。手動法中濁點的偏差未確定。

    10.2.2

    自動法的偏差

    因為沒有合適的參考物質用于定義偏差,所以在自動法中濁點的偏差未確定,包括生物柴油的

    9

    GB/T6986—2014

    偏差。

    10.3

    相對偏差

    自動法的相對偏差:是由多個實驗室已測試與手動法的相對偏差。盡管已認識到有統計學的有效

    偏差,但測出數值太小(-0.56),沒有實際意義。

    11

    報告

    試驗報告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a)

    注明對本標準的引用;

    b)

    被測試樣的類型和標識;

    c)

    試樣是否過濾、脫水;

    d)

    試驗結果;

    e)

    試驗結果測試采用的是自動法還是手動法;

    f)

    按協議規定或其他規定與本標準的試驗步驟存在的任何差異都應注明;

    G)

    試驗日期。



    郵箱:896378979@qq.com

    地址:上海市寶山區三陽路58號

    版權所有 © 2025 上海密通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09026250號-3  管理登陸  技術支持:化工儀器網  GoogleSitemap總訪問量:179095

    在線客服 聯系方式 二維碼

    服務熱線

    021-59570253

    掃一掃,關注我們

    请您留言

    上海密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021-59570253

    提交